1.   首 页  
  2. |
  3.   产品专区  
  4. |
  5.   加值服务  
  6. |
  7.   客户服务  
  8. |
  9.   企业专区  
 
家用产品
Dr.eye 译典通 X
Dr.eye 365
 
移动产品
Dr.eye译典通IOS
 
 
产品示范
自主服务
论坛交流
Dr.eye X 企业授权版
Dr.eye 9.0 企业授权版
Dr.eye 9.0 校园授权版
黄龙古溶洞
分类: 中国 旅游景点

解释

太原黄龙古溶洞位于马头水乡马吉掌村沟底。相传为两条黄龙的休息地,因此得名黄龙洞。黄龙古溶洞现有溶洞面积1500平方米,约有1500平方米尚未开发。溶洞内大洞套小洞,洞洞相连,洞内空气新鲜,清凉湿润。四季洞温为零上2--8度之间。称为修心养神的神仙洞。至今远古稀奇动物残骨保存完整。洞顶和地面长满长短,粗细不均匀的石钟乳,石柱,石筝,石佛,莲花台及各种动物石像,墙壁花纹秀丽奇观。千姿百态,形状独特,是周围几百里内未见过的大古洞,洞的左右环山,植被优然,洞的上端层层梯田。山田相连,洞的下端为天然流水深沟;悬崖峭壁,景观奇特,十分险要,海拔约1200米。

相关资料

黄龙古溶洞紧靠汾河二库,与省城幸福林相连,东有崛围山多福寺胜地。交通便利,构成多景点配套的玩水、观景、游洞、拜庙一日游线路。洞南一公里处有神奇的碌古旋险崖和龙眼水潭、高崖、大旋、绿水潭、山景壮丽险观,是黄龙洞又一配套的旅游景点。
  黄龙古溶洞历史悠久,代代相传,难以考证,传说有两条黄龙有时盘踞在洞上(至今山腰还有100多米长江龙盘过的痕迹),有时在洞内休息,有时在洞下的龙眼潭戏水,是龙的休息宝地,因此得名为黄龙洞。古洞很深,古人在洞口能听到柴村镇土堂村的鸡鸣声,和土堂大佛寺相通(约直径7公里),有很多人探洞,结果进去的人总不能全部出来。人们就在洞口树起黄龙神供奉,到乾隆十七年又重修了黄龙神庙,立了石碑,隆重敬神。从此每年农历六月廿四过唱之日村上人和周围几个村都要请鼓手迎请黄龙神保佑平安,保佑风调雨顺。
  黄龙古溶洞的形成
  洞顶的形成石钟乳,洞底的形成石笋。
  还有是因为由于地壳不断运动,海水退去,出现了绵延不断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石灰岩山峰。这些露出来的石山,长期受雨水风霜冲刷,顶部变成刀山剑石状了。石峰底座,由于地史时期地下水的长期溶蚀,河水的长期冲击,渐渐地形成了溶洞。溶洞继续被溶蚀扩大,而溶于水中的石灰岩溶液,从洞顶往下滴,甚至往下流,促进二氧化碳进一步扩散,同时溶液受蒸发作用,形成饱和,剩余的碳酸氢钙沉淀,就形成了自下而上生长的石笋。石钟乳的形成,同石笋形成的过程是一样的。只不过石钟乳从上往下长就是了。那些顶天立地的"灵芝柱",就是石笋和石钟乳对接起来之后形成的。据说,石笋和石钟乳,每百年才长高一厘米,长一米,就是一万年了。在地上长成一个尖锥体,很象竹笋,故名石笋。
  黄龙古溶洞的传说故事
  这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马头水乡的马吉掌村与溶洞紧紧相连,村子仅有200人,山是寂寞的,人是寂寞的。人在寂寞中便容易产生敬畏的念头,把最后一点意志交给神祗。于是,茫苍山,幽幽空洞,为这里平添了许多传奇故事。
  一号溶洞是代代相传的古洞,当地人说与土堂大佛寺相连常听到大佛寺的晨钟暮鼓和清晨鸡鸣之声。所以此洞又深不可测,直通地下。
  山是空的,洞是连的,多少代人对此洞又是敬畏,又是惊奇。终于,有人忍不住了,他们不甘困惑,准备侵入。我不知他们何以能产生如此大的激情。总之,对他们来说试探神秘才是真正的冒险。
  这天,三五个人围起来,握握手,坚定了一下信心。回头再看看家里人的泪眼,一扭头,毅然钻了进去。一刻钟、两刻钟……出来时,他"们少了一人
  此后,大山里的汉子们沉默I了。
  一日,一位羊倌赶着羊群在这I里走累了,环顾一下四周,想找个平展的地方歇息一下。突然一抬头,看见一条黄龙从古洞内飞出。.盘于山头,片刻,一头扎入前方的一潭深水。惊魂未定的羊倌吓坏了,跌跌撞撞地跑回去,把事情告诉大家。黄龙潭及黄龙洞便由此而得名。
  说起来,这黄龙潭倒也神奇,潭水从不结冰,下雨前,潭上必定会有水汽蒸腾,犹如有龙将要飞升,每有雨后彩虹,彩虹一端会直插潭底。
  相传,在古代曾有一位神仙在此开辟汾河,右手持犁左手挥鞭,前面是一条狗拉着犁奔跑。这时,一位妇女看到这种情景,颇为惊奇,说我真是见过天,见过地,没见过狗儿拉过地。话音甫落,仙法被破,神仙气得扭头便走。从此,有此深潭。
  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在这个穷多僻壤里流传,这种山水化的神话,理念化的风物,无一不覆盖着当地人的心态,一个松解不开的情结就是一当地人再也丢不下"黄龙爷"的神化魅力了。
  乾隆十七年,这里重修碑迹,建了黄龙庙,每逢农历6月24日,便是这的庙会,各村乡亲云集在此,杀羊、吹唱,然后把"黄龙爷"请了回去,保佑风调雨顺。
  每逢这时,浩浩荡荡的朝山队伍便畅亮了山道,大山的静谧消失了,无数代人的攀登、朝拜,把黄龙庙的历史流转得生动起来。
  "黄龙爷"成了这里惟-的精神追索,难怪当地人对黄龙洞又是如此膜拜。我国古迹大多为战火所累,黄龙洞躲在不为常人所知的秘处,吐纳着这里淳朴的民风。很幸运,战火一到这里便偃息了

关系字

完善关系云

 

词条贡献者: dongdong   
贡献者按积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最近更新:2011-03-17



已有 4 次好评
已有 次差评

词条评论

评论字数不可超过500字

已经输入了个字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客服专线:(029)88226049 ext.1603

客服信箱:service@dreye.com

客服QQ:2367567380

CopyRight© Inventec Besta (Xi'an)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无敌科技(西安)有限公司版权所有